你为什么要带孩子房车旅游?难道只是为了让他高兴?-九游会平台
你是不是也听过这种话:“一次美好的旅行对孩子是一次收获、一次成长,更是童年的珍贵记忆”,如今不少旅行社和微博大v都在大力宣传亲子游,亲子旅行十大锦囊、十家最适合亲子游的酒店这类标题充斥着我们的暑假,各种旅行app层出不穷,好像不带孩子出门就out了一样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房车旅行与之相比又有什么优势?
1. 被“长见识”绑架的家庭
你带孩子出去玩了吗?
你们去了哪?
你们住什么酒店?
你们买了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?
你家孩子作文里怎么描写的这次旅行?
这是不是也是你在假期结束后接孩子放学时,身边常见的对话?如今旅行的意义悄然变味,不再只是为了“长见识”,更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消费层次的较量。家长们聊天,一句“放假你们去哪儿啊”,以“长见识”的名义绑架了家庭,体现更多的不再是教育观念,而是“你有钱有闲吗?”的攀比心态。
当旅行变成了炫耀,我们还能收获什么?
2.孩子们真的理解你眼中的旅行吗?
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旅行,但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呢?他们可能并不理解眼前的长城究竟抵御了多少匈奴、苏州园林有多么精致美丽,他们并不在乎,也没有兴趣。可能只有在草地上和小伙伴们肆意奔跑时,他们才是他们自己。
可能旅行对他们的吸引力,还没有飞机起飞时的一次颠簸更大。很多时候我们带着孩子环游全世界,并没有真的让他对这个世界有全新的认识。有些成年人尚且不解旅行的意义,又为什么要勉强孩子呢? 孩子们可能并不想要这样的旅行。就像让他去上辅导班、学各种特长一样,只是在完成家长的夙愿。
没有欲望去探索的旅行,干脆不要去。
3. 见到了不等于长了见识
当孩子的日常生活被王者荣耀、动画片包围,童年玩伴、与大自然接触的匮乏让我们选择带孩子出门旅行,但是当我们带孩子出门时,去韩国、欧美、马尔代夫又有什么区别?这些“高大上”的旅行,对孩子而言只是从家门口的小游乐场,去了一个更大的游乐场;从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,去了另一个城市的海洋公园。
我们见过了这些美景,玩过了游乐设施,拍了照,但是真的就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了吗?我们只是“见到了从没见过的”,这和“增长见识”不能划等号,哪怕再多资金投入,也并没有真的让孩子得到熏陶。
如果我们只是“去旅行”,做一个单纯的游客,最终只是在给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做贡献。
4.让旅行成为我们的兴趣
孩子都是在学父母,家庭决定孩子的成长氛围。假如家长都不喜欢旅行,只是为了旅行而旅行,那么旅行就不叫旅行了,只是换了个地方走路走路,何谈探索世界?孩子又怎么会喜欢呢?
拿大道理给孩子灌输旅行的观念,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旅行,又怎么说服孩子热爱旅行呢?
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,如果要培养孩子对旅行的热爱,不如以身试教,先让我们热爱旅行。
5.名义上的旅行
当我们决定旅行时,总会开始订酒店、买门票,然后去各种连锁快餐店解决三餐,旅行中拍照留念。
那如果我问你,你对这个城市有怎样的印象?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、生活习惯是什么样的?你能很好的回答吗?
有一位爸爸,卖掉了在上海的房产和股份,决定陪孩子环游世界,和她一起成长。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、动手能力,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景点,而是走民俗、品民风,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当地人的生活方式。
他们租用了一台房车,一家三口生活在车上,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,他们走过了西冲湾、抓了螃蟹,在野炊时认识了许多新的伙伴。
旅行,不应该是吃吃喝喝拍拍游客照,而我们只有在长时间接触过一个地方的文化、当地的人群,才能真正的体会这个城市。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,不在酒店和景点里。走马观花式的旅行,就像那句俗语——“水过地皮湿”,并没有真的渗透进我们的人生,更不用说深入思考、得到收获了。
那我们该怎么办?难道就在家里王者荣耀、看动画片,不再旅行吗?
当然不是。
当你真正热爱旅行,不是被攀比心蒙蔽、追求享乐,而是开始观察生活时;
当孩子主动对我说“我要出去旅行,我想看看长城、苏州园林时”;
当我在坚持旅行,而他也对此感兴趣时;
我会让他和我一起,去真正的感受这个世界。
亲子游真正想得到的收获是什么?带孩子房车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?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。